凭借丰富的经验,伯爵亦积极保存和研发多种精湛的制表技术,其腕表运用了珐瑯、金雕、手工机械雕花、宝石镶嵌及宝石微雕等手工技艺,因此多年来一直发挥无穷的独特创意。伯爵全新Altiplano系列腕表,透过由不同工匠演绎的伊夫·伯爵玫瑰,再度将其完美工艺表露无遗自1874年由 George-Edouard Piaget(乔治·伯爵)创立以来,传统制表品牌伯爵一直致力创作巧夺天工的腕表。每枚腕表都根据瑞士的严谨制表传统,由秀的伯爵工匠以熟练的技巧设计、装嵌和装饰。伊夫·伯爵玫瑰于1982年面世,自此以其深邃的红色和动人的花瓣,为伯爵的设计师带来源源不绝的灵感,以不同的方式歌颂它的艳丽:珠宝腕表、“神秘”腕表,以及需要运用精湛制表工艺的型号。今年,伯爵再次创新时尚,以不同的手工技艺重新演绎这朵充满传奇色彩的玫瑰:微缩珐瑯、以饰片进行的内填珐瑯和微砌马赛克。最后的制成品展现了杰出工匠的无瑕技术,把历久不衰的技法发扬光大。
珐瑯艺术
珐瑯是水晶的远亲,其起源可追溯至地中海沿岸。自古以来,珐瑯常用于珠宝及其他首饰。之后,这种技法在欧洲逐渐普及。珐瑯是玻璃的混合物,加入微量氧化金属便可染出多彩多姿的颜色,表现无尽色彩和色调。珐瑯釉料的原料呈片状或粗糙粉状;工匠首先将原料放在研钵捣成幼细粉末,再洗去其中的杂质。洗净后的珐瑯釉料将浸于蒸馏水中备用。之后,工匠会把珐瑯涂于以铜、银或金(珐瑯只能附在这些物质的表面)制成的胎体,成为创作这件珐瑯艺术品的底座。为坚守追求卓越的传统,精益求精的伯爵在创作珐瑯腕表时只会使用纯金胎体。视乎金属胎体的厚度,必须首先进行珐瑯固形过程,以防止胎体在反复烧制的过程中融化变形。在烧制时,珐瑯会展现鲜明夺目的色泽,而珐瑯工匠亦可在此尽情发挥其巧妙的工艺。烧制是制作胎体的关键步骤,有助把珐瑯与胎体黏合。工匠会把胎体置于摄氏800度以上的窑内,烧制约40至60秒。经过这个名为大明火(grand
feu)珐瑯技法的处理后,制成品便会达致最纯正的状态,历久弥新。
由于在烧制时,珐瑯的体积会收缩,因此工匠必须反复烧制,才可取得光丽亮泽的色彩,亦可确保所有雕纹空间已被填满。由于在这个阶段,珐瑯或会出现微细的裂纹,因此是整个制作程序的重要步骤。一旦形成裂纹,工匠的心思便会付诸流水,必须重新开始。完成烧制后,珐瑯会高出胎体,因此必须使用磨石与清水把整个表面磨平。虽然这个程序能够磨平珐瑯,但同时亦会把表面雾化,因此珐瑯必须再次经过窑烧,令表面回复光泽,而这个程序称为“烧结亮面”(glaze firing)。
珐瑯技法最早用于制作金饰和珠宝,并自15世纪起运用于钟表作品之上。此后,工匠不断精益推陈出新,研究多种技术。内填珐瑯(champlevé)、掐丝珐瑯(cloisonné)、透明珐瑯(flinqué) 和微缩珐瑯(miniature)均以巧妙的方法处理这种永恒不变的材料。微缩珐瑯(miniature)
在众多技法中,以微缩珐瑯(又称微缩珐瑯画法,miniature enamel painting)最考验珐瑯技师的耐性和艺术天分。首先,珐瑯技师把珐瑯覆蓋整个黄金胎体,经烧制后,胎体表面的珐瑯层将成为珐瑯绘制的“画布”。其后,珐瑯技师再以人手将图案逐层绘上,并在每次烧制后修补颜料。由于烧制的次数越多,图案的颜色便越深,珐瑯大师必须事前完全掌握珐瑯的特点,并熟识其化学和物理性质。他们亦必须预计每次烧制对各种颜色产生的影响,计算烧制的次数,才能按照原本设计呈现色彩。在珐瑯绘制完成之后,根据日内瓦珐瑯技法,仍须加上一层透明瓷漆,这个工序可令珐瑯看来层次更丰富,而且更具光泽。微缩珐瑯不仅是超凡的人手工艺,对珐瑯大师的艺术、熟练技巧和艺术敏感度亦要求甚高,令珐瑯大师成为真正的画家。微缩珐瑯艺术建基于严谨的处理、耐心的尝试和对细节的无比专注,不断启发伯爵设计师的创作灵感,使他们能随意发挥天赋和想像力。
今年,伯爵的设计师从伊夫·伯爵玫瑰取得灵感。在设计非凡的超薄白金Altiplano腕表 表面,才华洋溢的珐瑯大师Anita Porchet精心绘制这朵玫魂,把珍贵而细致的微缩珐瑯展现眼前。这件微缩珐瑯作品的背景为细腻柔和的粉红色,作为主角的玫瑰拥有层次鲜明强烈的花瓣,绽放异彩。这朵玫瑰由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精雕细琢而成,让画面的深度和精致的细节活灵活现。它令每位观众眼前一亮,心花盛放。这件的华丽作品必定能取悦追求精湛制表工艺和艺术珍藏品的人士。
PIAGET ALTIPLANO MINIATURE ENAMEL DIAL
18K白金表壳,直径 38 毫米,镶嵌78颗圆形美钻(约重0.7克拉),表盘饰以大明火(Grand feu)烧制及微缩珐瑯彩绘(miniature)而成的Yves Piaget玫瑰图纹,伯爵自制430P超薄手动上炼机芯,绢质表带,搭配18K白金针釦式表釦,款式,全球限量一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