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任性”的劳力士(Rolex)
差不多一年前,
2015年3月巴塞尔表展上,
劳力士在发布表径40mm的
全金Day-Date 40 的同时,
也宣布运用在这款
全新腕表中的3255机芯
已通过更高的标准测试,
每日误差仅-2/+2秒,
超越目前普遍认可的
C.O.S.C瑞士天文台认证标准。
而就在日前,
劳力士地将这个认证标准
延伸到所有采用
Superlative Chronometer Certification
的表款中,这表明未来劳力士
所有蚝式型以及彻里尼腕表
在出厂前都将通过每日误差
仅-2/+2秒的严格内部测试标准。

劳力士对于度有着无可妥协的坚持。
自1970年以来,
劳力士每年通过
C.O.S.C.瑞士天文台认证
表款的数量多年保持。
在C.O.S.C.瑞士天文台认证
位于Biel 和Saint-Imier的两处实验室里,
未装壳的劳力士机芯
要经过历时15天、5方位3温度
的全方位测试,以确保机芯
误差控制在每天-4/+6秒内,
通过测试的机芯将获得标记
COSC 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
的权利。
劳力士Bienne分部内的自动仓储系统
劳力士将通过
C.O.S.C.瑞士天文台认证
的机芯装入表壳后,
再以成表的型态
经过一次标准更严格的
内部检测程序,
以此作为C.O.S.C.认证的补充,
也就是在面盘上
“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Certified”
字样的意义。
这些机器在测试中被用来模拟佩戴过程
近期,劳力士公布了
内部测试的过程和标准。
事实上,劳力士早已针对装壳手表
升级了内部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,
这些方法将更加真实地
模拟手表的全部佩戴过程。
劳力士位于日内瓦canton的Chêne-Bourg 手表工厂内景
劳力士宣称,
全自动检测程序
还可以检测腕表的防水能力、
自动上炼机能以及动力储存,
以确认劳力士手表的
可靠性、耐用度,
以及承受磁力和冲击力的能力。
事实上,完成这些测试
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
尤其在保持每年
如此之高产量的前提下。
为此,
劳力士率先利用机器设备
完成这些测试,以保证每块劳力士的
与可靠。

“Superlative”字样被标注在Rolex Submariner 114060上
在这些测试中,
劳力士认真测定包括新发布自动Cellini
在内的所有表款的准确性,
以确保出厂手表满足
每天-2/+2秒的误差标准,
这一标准已远远超越了
C.O.S.C.瑞士天文台认证标准。
劳力士车间内部的历史照片
在过去,很多表厂自行标榜
自己手表的准确性,
这造成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,
为避免这种混乱的情况,
认证应运而生。
早在1930年
劳力士就宣布参与认证,
并在出产的表盘上标注
"Officially CertifiedChronometer",
以区别标注"Chronometer"
的其它品牌产品。
1951年,认证成为强制性标准,
为了再次区别其它品牌产品,
劳力士在证书中标注“avec mention”,
意指劳力士机芯素质
高于所附的证书。
劳力士用在Day-Date 40表款上的3255机芯(劳力士宣称
通过Superlative Chronometer 测试的机芯)
在C.O.S.C.天文台认证
逐渐普及和认可的今天,
劳力士再次通过强大的
科技和制造能力,
将自身产品素质提高到更高的高度,
再一次擦亮了面盘上的
「Superlative」标志。
值得注意的是,
一直将劳力士视为其
竞争对手的欧米茄,
针对其Globe master表款中配备的
Co-Axial Master Chronometer机芯,
也推出了由独立联邦测量机构METAS
认证的全新的测试标准,
这套标准可以将
Co-Axial Master Chronometer机芯
日误差控制在0至+5秒的范围内,
并且欧米茄声称会将新标准
推广到更多的表款中,
这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竞争已经开始。
右侧的新款吊牌显示劳力士腕表已通过了代表更高标准的
Superlative Chronometer 测试。
新款的吊牌代表着
已通过更高标准测试,
并提供5年的国际联保服务。
同以往一样,
劳力士没有公开年度产量,
但据统计,
2013年共有80万枚劳力士机芯
通过了C.O.S.C.瑞士天文台认证
和Superlative Chronometer 测试,
因此在目前瑞士量产的钟表品牌中,
劳力士手表的和耐用
仍是无法超越的。
御寺机构机构发布,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 不得转载!
手表回收原文地址:#